2015年高考作文一轮专题复习:作文序列化提升方案(1)

  2015 年高考作文一轮专题复习:作文序列化提升方案     

    专 题 一   掀 起 你 的 盖 头 来  ——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阅卷探秘

   闪亮阅卷老师的法眼

   俗话说:“意犹帅也。”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有的  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可能因为  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  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好审题立意这一关。要想在考场上作文立意方面得到高分,首先要  摸清阅卷老师的心理,弄清决定阅卷老师判分的因素。

   其实,阅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  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若审题错误,再  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  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以  下几个方面:

   1.看标题。这是阅卷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  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考生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2.看开头、结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阅卷老师寻找观点的  关键之处,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  呼应观点。

   3.看小标题。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  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4.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  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二、佳作剖析

   熄灭蜡烛,莫惊扰美①

   2013 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幽静的山洞,美丽  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美得叫人讶异。然而,正  是这一豆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退避。

         再次前来膜拜的旅者们的  心理会如何呢?惊讶,懊悔,失望„„但他们悟到了:宁静之美易被惊扰。熄灭蜡烛,让美  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②

         但是,悟不到这一点的人  太多了,因此美被惊扰的例子常常刺痛每一个爱美之人的神经。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的感伤在七彩霓虹的逼视之下无所遁形;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的明快被鼎沸的人声惊到九霄云外;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深情  被汽船的鸣笛声掩盖成轻得听不见的叹息„„③

         美呢?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远方。

         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  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  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艳  羡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泽。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  憾。一边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  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⑤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  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  精灵。这就够了。⑥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  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  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名利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  美的更大的威胁。⑦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  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  的勇气和决心。褪色的兵马俑已经成为永恒的痛,躲进深山最深处的彩蝶还有回归故土的可  能。愿你我熄灭心中那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⑧ ①入题表明观点,文题来自  材料却没有局限于材料,简明、形象、鲜明、生动。

   ②在概述材料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③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句式整齐,文采斐然。

   ④引用罗丹名言,翻出新意。

   ⑤彩色的兵马俑出土后迅速褪色,这一论据与材料高度吻合。  

   ⑥述例能与材料联系起来,细微之处见扣题功夫。

   ⑦说理又深入一层,立意更深刻。

   ⑧结尾能回扣论据和文题材料,再次点题,深化中心。

   高分秘笈  本文对材料的理解较为深透,由材料中的探险者  的行为而联想到与之相反的表现,探究原因,最后提出根治措施。论述层次清晰且饱含文化  忧思,对时下具有传统美学意义的文化景观遭到破坏的现象深感痛心,此为大情怀!作者思  想深刻,如对“观赏”和“欣赏”两个概念的辨析,中肯而独到。 

    如何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  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  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  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  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  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    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  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  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  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  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  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  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  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  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  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  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  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二、审准两种基本作文命题类型的方法技巧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两种作文的题目  是考生自拟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  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围绕这个“所命之题”  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决——字字落实,有所侧重。

   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  

   如作文题:《我与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写作对象。一件事:写作范围和文体。我和小王:取材  的范围,必须关于“我”与“小王”两个人。趣:题旨,审题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  样写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词)的理解合起来,审题就算审准、审透了。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  

   ①主谓式结构,如“我能”,题眼是谓语“能”。

   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  意”。

   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

   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走与停”、“一步与  一生”、“我与故事”等,审题时要写清楚几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关系”。即要“两    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重,分清主要方  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

   ⑤独字(词)式,如“见证”、“常识”,它们既有表面意义,  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审题时要虚实结合。

   如何审题眼呢?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  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内  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  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析。也有两层:第一句话讲  的是它作为动词的含义,第二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名词的含义。据此思考:(谁)见证——见证  的主体(见证者),见证(什么)——见证的对象(或是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或是身边小事,这是  “实”),见证的意义——见证的意义、价值(这是“虚”)。经过这一番咀嚼、思考后,题意  自然就把握准了。

    

   边练边悟1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 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请从“主流和另类”的  关系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审 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从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角  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题:“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  “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  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  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  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立意:①“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②“主流”与传  统,“另类”与时尚;③“主流”“另类”都是潮流;④“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新材料作文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  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  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边练边悟2   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  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  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  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  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  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  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  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  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  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游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  然,带给游客的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写: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  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  种心情体验人生。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  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  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  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边练边悟3   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  小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为  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  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  等等。由此可写: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2011 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  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  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  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  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据此可这样立意:做人(学问)  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

    

   3.由果推因法

     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  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  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边练边悟4   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  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  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  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  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  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  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  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  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之所以会  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2)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  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  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公鸡为什么不愿得到宝玉,而愿意得到一颗麦子?因  为“麦子”能吃,“宝玉”不能吃。据此可以这样立意:①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②适  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  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边练边悟5   请用抓关系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  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  长久的痛苦!”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对话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抓  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立意就准确了。如:快乐与痛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  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    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  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  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  么。”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所给的是一则寓意性材料,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咖  啡与杯子”来谈的,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  其深层的指代意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与本质,而  “杯子”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因为学生要喝的是“咖啡”,“杯子”只是盛咖啡的工具。  因此,“咖啡”与“杯子”的关系,就是主与次、本与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  含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

    

   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边练边悟6   请用求异同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材料一  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  受罪。

   材料二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  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  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  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有的甚至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  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  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  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  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  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  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  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  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  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  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2)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  “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写 出 该 则 材 料 的 立 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可以寻找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前一则材料的内涵是  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后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自立自强。合起来说,就是:人,既  要不断充实自我,又要自立自强。

    

   一、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1.请写出“走近你,融入你,成为你”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写作提示  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你”所指的对象,以积极向  上的为佳;然后写出“走近你”“融入你”“成为你”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做法(即怎样“走  近、融入、成为”你);另外,这三点都应写到,且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可以谈对事物的认  知、与人的沟通、对理想的追求等,格调高雅、有思想深度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世间万物都有“根”,树木有树根,大厦有根基,事情有  根据,思想有根源,文化有根脉„„根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根稳固了事物才能更好地发  展。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从选材来看,这篇作文的角度可以很宽泛,考生  容易有话说,毕竟生活中与“根”相关的内容非常多,例如,花草树木之根、游子之根、人  类之根等等。正是选材的广泛性,反映出考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较好地起到拉开等级的  作用。如果能跳出一般意义上的“根”,不是单纯地谈植物之“根”,而是能大胆地发挥想  象和联想,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赋予“根”以新的内涵,文章的立意就能更高一些,  更深刻一些。例如谈中国人特别是海外游子的寻根,以体现出爱国热情;从西方节日的大举  “入侵”,而中国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可以谈中华民族的根——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  程中,如何继承吸收发展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谈“丑陋的根”,即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内容。  总之,在行文前一定要在立意、文体、材料等方面细加斟酌,拓宽写作思路,做到“人无我  有,人有我优”,才能更好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2)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  成就。有人问她:“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海伦·凯勒回答说:“有眼睛而  仍然看不见。”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  这则作文材料呈现的对话意蕴可谓意味深长:整个材料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叙述了美国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凭借非凡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第

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  上延伸出来的,他人与海伦·凯勒的问答可以做这样一个紧缩:“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  哀是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而这个紧缩句,其实就是材料要告诉我们的关键所在。作文的  最佳立意就应该由此确定: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然而,不少同学由于缺  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材料断章取义,或者受一些定向思维的影响而片面领会,出  现以下错误立意:

   “残疾与成就”“毅力”“创造”和“毅力与创造”“悲  哀”“最大的悲哀”“眼睛”“看不见”“有眼睛却看不见”„„

   在写作的基本构件上,可以循“什么是‘看不见’”——“为  什么‘看不见’”——“‘看不见’会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3)一阵风过,峰顶上的小草俯身看到了涧底的松树,小草对  松树说:“即使你吸尽了大山的乳汁也不可能达到我的高度。”松树笑而不语。又一阵风过,  松涛阵阵,天高云淡。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从松树的角度,可谈淡泊不争,坚守自我,自我  价值的认同和实现等诸方面。

   从小草的角度,可以谈居高自傲,不尊重他人,缺少多元价  值观。

   也可以从环境对人或事物的影响、制约入手作文。

   (4)2013 年3 月6 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  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滞留16 小时,某滞留旅客因为航班延误造成损失,心生不满,“本来备  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  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